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广泛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通知》《关于广泛开展吉林省首个科普月活动的通知》《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25年全国科普月有关重点活动安排的通知》等要求,现就我校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二、活动时间
全国科普月活动集中在2025年9月举行。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科普法》深入实施,围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读国家重大科技政策和战略部署,引领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二)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采用公众可感可及、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多方位展示“十四五”时期我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释放前沿科技科普惠民的社会价值,彰显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激发创新自信,引导公众及时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
(三)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科学导向,深入挖掘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培育科学精神。加强示范引领,讲好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爱国奋斗的故事,展现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凝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坚持面向基层,围绕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低碳生活、防灾避险、乡风文明等公众关注热点,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推动我校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下沉基层一线,深入中小学、社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主要活动
根据活动主题,结合各单位实际,立足开放协同、服务基层、普惠群众,着力开展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系列科普活动,强化优质科普产品供给,推动科普向高质量发展、向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聚力。
(一)科普报告话前沿。动员全校科技工作者,针对科普重点人群,开展前沿科普报告,解读新技术、新成果,搭建高频度、互动性、多学科的科普交流平台,共话科技和产业发展未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二)科普阵地探未来。充分发挥我校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高校星火馆、科技小院等科普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及学院作用,积极改进科技成果的科普化展陈方式,面向公众举办特色科学教育活动,开放实验室、课堂等,开展打卡、探馆等活动,构建泛在可及的科普阵地服务圈,让公众感知科技魅力。
(三)千万IP创科普。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优秀网络科普作品、原创科普图书、科普微视频创作、征集和展示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参与科普产品制作和传播,形成全校参与科普、传播科学、热爱科学的生动局面。发布科普内容和相关活动时添加“#千万IP创科普#”话题标签。
(四)科学文化进基层。广泛动员校内师生、科普志愿团队等科普主体,推动科普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用好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科普大讲堂、科技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为公众提供展览、讲堂、演出、科普市集、科普阅读、科幻电影展映、互动游戏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五)千名青年共探高校星火馆。号召青年教师、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引导公众探索畅享高校星火馆。探馆内容围绕星火馆、特色展品、特色科普活动等公众感兴趣的主题,注重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原理讲解、前沿科技展示、创新文化传播等。活动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参与形式,线上活动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带领公众探索“高校星火馆”并录制形成视频资源。线下活动包括依托“高校星火馆”开展各类科普主题活动。
部分科普活动请见附件,具体活动请关注校内通知、吉大科协微信公众号及各主办单位发布的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把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重要举措,强化科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以组织化、网络化、社会化方式推进工作,为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开展科普、参与科普搭建平台,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活动的引领力、服务力、影响力。
(二)积极创新,务求实效。要创新科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增强科普活动的科学性、互动性、科技感、体验感,引领科普新风尚。要强化举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保密要求等审核,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高效、安全、务实举办活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活动宣传中,请规范使用全国科普月、科普中国等标识,突出活动品牌。科普月海报和科普中国LOGO请登陆http://www.kepuyue.com,在智慧科协~全国科普月~资源中心中下载。活动信息还可通过全国科普月平台(www.kepuyue.com)或科普中国网站(www.kepuchina.cn)发布,供公众了解参与。
(四)做好总结。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和意见建议,并于10月8日前将活动总结电子版发送至jluast@jlu.edu.cn邮箱。
六、联系方式
(一)校内联系人
科协秘书处办公室 李文艳 85166747
(二)全国科普月平台
联 系 人:蒙昌乐,杨宝海
联系电话:010-63589698,010-63581772
附件1.吉林大学首届全国科普月活动
2.吉大科协微信公众号